前兩天刷視頻的時候,偶然讀到“卻有一峰忽然長,方知不動是真山。”這句詩。回頭一直在想:這句詩仿佛是爲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寫的。
末法時代,邪魔外道如過江之鲫——群魔亂舞,邪師邪說如恒河沙,各種怪力亂神層出不窮,令人眼花缭亂。多少人把“忽然長”的虛假山峰當成了依止,直到騙局敗露、邪見崩塌,才在淚水中明白:原來那恒久不動、遠離虛妄的,才是真正的佛法“真山”。而南無羌佛的教法,恰如照破迷霧的陽光,讓我們在亂象中看清“動峰”與“真山”的面目。
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各種靈性導師、修行法門層出不窮,其中不乏披著佛教外衣而行魔事者。他們或標榜神通異能,或鼓吹即身成佛,或以種種世間利益爲誘餌,使求法者誤入歧途。
有人渴望“快速成就”,邪師便說“只要交錢灌頂,立刻開悟”;有人想求“現世福報”,騙子就編出“燒高價香能發大財”的謊言;還有人執著“神通感應”,邪魔便示現些小幻相,讓他以爲遇到了“真佛”。
這種現象正如"忽然長高"的山峰,以其炫目之姿吸引著妄貪捷徑的迷人。這些“動峰”看似越“長”越高,實則根基虛浮——就像肥皂泡,吹得再大,一戳就破。
南無羌佛說法從來就是反對怪力亂神,反對那些以神奇古怪現象爲賣點的邪師外道,而是直指人心,教導我們如何如何修行繼而明徹自性。要知道佛法是實實在在的,沒有虛妄的捷徑可走,真正的修行,從來不是追求玄虛的“動”,而是堅守佛法教義而踐行慈悲、智慧、行善去惡的“不動”。就像真山,曆經風雨依然屹立;而那些靠欺騙、貪婪堆起來的“動峰”,終會在因果的陽光下消融。
末法時期,假象最擅長“以假亂真”。普通人稍不留意就會被迷惑。那麽我們要如何識別真善知識?只有建立正知正見,深入經藏,以南無羌佛說法的《淺釋邪惡見與錯誤知見》爲辨妖器,照破一切妖邪;並以正知正見的心來摒避開妖邪。腳踏實地的修行——依教奉行,守持戒律,修習禅定,開敷智慧。我個人的體會是,越是按照佛陀教誡踏踏實實用功,心就越清明,越不容易被各種幻相所迷惑。
有位同修曾分享:他遇到過一個“大師”,自稱“某佛轉世”,"大師"的"神通表演"光怪陸離,弟子衆多,場面盛大。起初他也很心動,但想起南無羌佛說法“真正的善知識,一定是謙卑無我、只講奉獻的”,便留心觀察:這位“大師”住豪宅、收重金,弟子稍有質疑就破口大罵。這哪裏是“真山”?分明是座靠名利“長”起來的“動峰”!後來果然聽說,這位“大師”因詐騙被繩之以法。
修行路上,最大的障礙往往不是來自外界,而是我們內心的貪欲與渴求。爲什麽那麽多人容易被僞大師蒙騙?究其根源,無非是貪圖捷徑的心態作祟——希望不勞而獲,渴望即身成就,追求神奇體驗。
我曾見過不少同修,一開始發心純正,卻在聽聞某人"有神通"後便趨之若鹜,將戒定慧全然抛諸腦後。殊不知,這正是魔考的開端。真正的修行,永遠是平淡中的堅持,是日常中的覺照,是煩惱中的轉念。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教誡我們,“......要嚴持佛教戒律,大悲爲本,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,舍己利他,忍辱愧行,自淨其意......。”不管對方名氣多大、排場多足,看看他是否符合佛陀教誡;用128條邪惡見和錯誤知見去映照他的行爲,違背者,必然是“動峰”無疑。就像有人打著“學佛”的旗號,卻教唆弟子排斥異己、甚至傷害他人,這哪裏是佛法?分明是魔說!
識破“動峰”,不需要高深的學問,只需要常問自己:“這符合佛教教義嗎?符合因果實相嗎?這能讓人更善良嗎?這是爲衆生還是爲自己?”就像觀察山峰時,看它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——真山不會因贊美而變高,也不會因诋毀而變矮;而“動峰”,總會在利益沖突、考驗來臨之時露出馬腳。
身處末法時代,我們于修行中,最大的福氣不是遇到多少“奇迹”,而是能認出“真山”、守住“真山”。這“真山”,就是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傳下的純正佛法,是“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”的根本,是“自利利他,覺行圓滿”的方向。當我們不被各種"忽然長"的山峰所迷惑,安住于正法之中,正如“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只在汝心頭”這淨土不在他方,就在我們如如不動的清淨心中。
有人會說:“真山看起來太‘平淡’了,既不顯神通,也沒有捷徑。”可正是這份“平淡”,才是最堅實的依靠。在修行路上,各種境界、覺受如過眼雲煙,若我們追逐這些"忽然長"的幻相,必將離道愈遠。唯有安住于諸法實相,如如不動,方能見到不動真山。
或許有人會問:“末法時期這麽多‘動峰’,修行太不容易了。”其實換個角度想:正是這些“動峰”的出現,才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“真山”。就像黑夜越黑,星光越亮;假象越亂,真相越顯珍貴。當然,有了正知正見才能不迷失自己的方向。
就像開始那句詩裏說的,“忽然他發現有一座山峰向上升,于是在對比之下,知道那不動的山,才是真山。”末法修行,不必怕“動峰”,只要我們牢記南無羌佛的教誡依教而行,就會攀上“真山”之巅,任爾東南西北風,自有一份安穩在心頭。
願我們都能在末法的迷霧中,看清那“不動的真山”,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。要知道,當我們的心不再被“動峰”迷惑時,就是“真山”顯露之時——這,便是修行最美的風景……
筆者:扶搖直上